::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葳盛普洱茶文化网 >> 民族茶文化 >> 哈尼之窗 >> 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

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9月24日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格朗和系哈尼语,意为吉祥、幸福、安康。1953年7月16日建立格朗和爱尼族自治区。1987年10月23日区改乡,更名为格朗和哈尼族乡。

    格朗和哈尼族乡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东部,东和东南与景洪市交界,西南邻勐混乡,西北与勐海乡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312.4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哈尼、傣、拉祜、汉等民族,到2003年,全乡总人口15875人,其中,哈尼族人口13911人,占总人口的87.7%。

    解放50多年来,格朗和乡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民族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哈尼子女升入高一级学校,又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走向四面八方,在西双版纳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深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当人们渐渐发现,工作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许多同志是来自格朗和,许多单位或部门的骨干或领导人也是来自格朗和的,不得不用敬佩的眼光看待他们,甚至伸出拇指称赞。是的,西双版纳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格朗和哈尼人勤奋耕耘的身影,几乎每一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与格朗和各类人才做出的贡献相关。

    一、辉煌的民族教育发展史

    民国27年(即1938年),佛海县教育科在格朗和乡贺南村开办了“佛海第七小学”,1946年因战乱而停办。1951年9月,傣族青年教师周德俊主动要求到格朗和办学,经过他的艰苦努力,把停办了多年的贺南小学恢复办学。不久,周德俊老师又创办了小呼拉小学。从此,格朗和乡的民族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党和政府从内地派来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志气的青年教师到边疆开办学校,到艰苦的哈尼山寨扎根创业,把青春献给了民族教育事业,赢得哈尼人民的爱戴,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了一座座永远不会忘却的纪念碑。周德俊、周琼芬、谢亚安、李法君、周积慧、刀永光、杨兴、刘刚、李隆美、刘羽、杨德先等等,都是支边教师中的楷模,佼佼者,是格朗和乡中小学教育的开拓者和见证人。

    格朗和乡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经历了创业起步、巩固发展、“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1951年—1958年左右,是格朗和乡民族教育事业创业起步阶段,是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史最为艰难的时期。停办多年的贺南小学已恢复办学,周德俊老师肩负着党和各族人民的重托,又在小呼拉成功创办了学校,为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引了路,树立了旗帜。党和政府派来的民族工作队深入村寨,努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办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逐步掀起了自力更生创办学校的高潮,具有划时代典型代表的苏湖小学、南糯小学、帕宫小学、帕真小学和帕沙小学等相继开办,奠定了格朗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湖和南糯山是村寨较为集中,人口数量较多的村委会,是选择集中办学的理想之地。因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选择了上述两地作为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示范基地,一开始就以完全小学的规模兴建,并调配了素质较高教师,在办学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958年是全国人民大跃进的年代,也是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格朗和乡第一批高小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成为格朗和乡第一代有文化的人,山区民族教育开始迈出新的步伐。

    1959年—1965年,是格朗和乡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苏湖小学、南糯小学、帕宫小学、帕真小学、帕沙小学等几所村委会所在地的骨干学校,在努力办好初小阶段的同时,积极探索试办高小的新路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为高一阶段学校输送了许多合格的新生。以1962年南糯小学毕业的高小毕业生为例,在勐海县一中招收的100名初一新生中,仅南糯小学毕业生就有10个,占全县总招生数的百分之十。与此同时,较为分散的村寨也在想方设法创办学校,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方便。

    由于各个村委会(当时为大队)所在地都先后兴办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小毕业逐步增多,各族人民期盼有更多的高小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强烈要求在格朗和乡创办一所中学。1961年,勐海县政府决定在黑龙潭创建一所初级中学,取名为勐海县第二中学(后改为格朗和中学)。这是格朗和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格朗和乡民族教育从此迈上了新台阶。

    第三阶段为“文革”期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受到冲击,遭到迫害,但没有动摇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不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付出艰辛的努力,想方设法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拓宽办学思路,在苏湖、南糯山、帕宫、帕真、帕沙等几个村委会所在地附设了初中班,形成了读小学不出村(寨),读初中不出大队(村委会)的新格局,在校初中生急剧增加。

    格朗和乡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1978年,格朗和乡普及小学教育工作被州县两级政府验收,成为了勐海县第一个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乡镇。2003年,格朗和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又被上级验收,在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又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格朗和乡50多年的办学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据统计,从1951年—2002年的51年中,格朗和乡小学共招生445个班,毕业学生12412人;初中招生92个班(包括附设初中28个班),毕业学生4297人;高中两个班,毕业学生114人。在这些毕业生中,出乡参加工作的有1538人,在西双版纳的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 [格朗和乡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 招商政策 | 资质荣誉
域名:www.zhpecwh.cn 网站名称 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0871-63559399 手机:13658833704 QQ:348058891 564855862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宝海路163号    滇ICP备15000018号
Copyright 2010-2014 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爱随茶香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浏览人数: